大家好!開年后的一場“天然氣之夜”空中論壇,誠邀您的參與!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在即,對下游市場影響幾何?”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開春,行業內最熱的話題就是國家管網公司的事了。國家管網公司該不該成立?應該如何成立?省網公司應該放入嗎?成立后誰來監管?會不會造成新的壟斷?一個問題似乎已經有答案了,從中石油對銷售體制的改革批發零售合一,或者有些單位辦公地址的調整,都能看出端倪了。其他的問題,似乎尚無定論,但相信業內的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
1)國家管網公司該不該成立?
有一種說法是,國家管網公司是否成立,得看2018年這個冬天天然氣會不會鬧氣荒(目前來看2018年的冬天似乎太太平平的過去了),如果要設立,也是等這個供暖季結束,兩會開完才會成立。兩會眼看就要開完了,各路大咖也紛紛在會上發表各種觀點和信息,可謂眾說紛紜。
1、國家管網建設是卸去他們身上逐利的情況,保障對下游穩定供給能源的使命,是宏觀調控價值的體現,也是國家能源安全所需。至于往下去應該就是市場經濟的自由發展了。而且三桶油都是國家的,歸與一家,共同經營天然氣,沒有不妥,國家管網統一調配資源,一套班組管理起來順手。
2、國家管網公司成立是先前行業戰略落地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上游消除亞洲溢價,推動參與上游競爭主體積極性、穩定長協,規避澳大利亞該類輸出國漫天要價;管住中間付出多大代價有待觀察,更多還是會參考經濟運行狀態;下游市場將得到更充分的競爭要素,充分釋放市場主導的調節機制。
3、應該切分時間周期看一下效果,十三五是市場化的籌備期。大家應該思考下市場化的戰略目標,再回頭看管道公司,市場化不要看短期。管道公司中長期有利于促進投資,上游主體多元化,之后才是管道作用的真實發揮,第二階段就來了,同時也要理解這個過程中原先主體的優先使用權。
2)應該如何成立?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國內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累計約為13.31萬公里,其中,中石油國內運營的約占總里程65%,中石化占比在15%,中海油的管道里程最短,且主要集中在天然氣領域。
“成立國家管網公司不僅僅是涉及‘三通油’的管道資產剝離問題,還有諸如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等多方面問題,所以各方比較謹慎?!敝袊鸵晃粌炔咳耸扛嬖V記者,依照目前的管網格局引入第三方參與競爭難度很大。
“目前各管網公司在內部已經實現了獨立,不過還是主要服務公司的內部業務,第三方要求使用管道難度很大?!鄙鲜鲋袊蛢炔咳耸刻寡?,即便是“三桶油”之間的管網,目前也很難實現互通,何況是第三方。
1、現在的工作重點是平衡整合,聽說國家管網公司計劃6月30日正式掛牌,先把牌子掛上,完成上半年成立的目標。一步:三大油管網整合,目前三大油25%股權以上的管線全部進管網公司;之后會走第二步:省網整合。
2、國家管網的成立后,三桶油原有天然氣管道資產運維最終是否能實現均衡規劃管理值得推敲,三桶油現有的管理人員估計也難作出大的調整,各自有序實行對原來各自管道資產的管理應該不會改變,只是從大的區域供需調節和氣源互聯互通方面實現了國家統一調配。
目前來看,三桶油里列為國家輸氣干線的(一般主管道大于800mm以上,輸氣壓力10MPa)資產整合為國家管網比較合理,本身他們也肩負著國家能源輸送調配的重任。
組織架構出來了,關系就理順了,有了國家管網,下邊會設省管網,然后才會到各個分銷燃氣公司。
3、國家管網成立是必須的,但成立后的利益怎么切分也有探討之處?,F階段的流向實際上是兼顧了管網的收益,如果單獨出去后,將會對資源是否屬地化和外輸格局提出挑戰,這就需要價格管控部門的管輸價格和門站價定價有較好的管理技巧。
3)省網公司應該放入嗎?
陜西某天然氣公司承擔西安六城區的燃氣供應,該天然氣公司是陜天然氣(陜西省屬企業陜西燃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一大客戶,其曾經試圖撇開陜天然氣,直接向中國石油旗下的長慶油田購氣,為此該公司專門從陜西高陵縣修建了一條通往西安主城區的輸氣管道,然而管道修建完成之后,卻輸氣量有限,因為中國石油優先保證陜西用氣,因此該公司還是沒有能夠繞開陜天然氣。
除了有氣用不上之外,也有有氣輸不出去的情況。陜西延長石油號稱國內“第四桶油”,油氣當量超過1000萬噸,其曾經為了將生產的天然氣輸送給與中煤合建的榆林能化公司,專門建設了一條12公里的輸氣管道,但受燃氣經營權特許權限制,這條輸氣管道被閑置,只能使用陜西燃氣集團建設的33公里的天然氣管道,支付0.116元/立方米的管輸費,而中國石油陜京線1000公里的管輸費只有0.5元/立方米。
1、這個算是地方壟斷造成的后果,涉及到誰取得優先權的問題,安徽這邊也存在省天然氣無法直接從川氣東送和西氣東輸拿氣,而要從一些小燃氣公司接轉的方式接氣。
2、應該是跨省大干線才屬于國家管道公司。
3、省級管道基本都由三桶油控股或參股,作為國家管網的支干線納入國家管網問題不大,看國家想把這個國家管網做多大。
4、這個問題比較大,很多是省級政府才是實際控制人,而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比如安徽的省天然氣公司直接上市了,讓他們退市,安徽省府不答應吧。
5、國家管網公司不會收購全國城燃和省網,至少目前是,收購類似陜天然氣這種企業只會短時間帶來更多煩惱。換句話說,沒有空來理省網,但會更公開透明,讓省網和城燃更加透明的面對大眾監督。
6、國家管網公司的功能定位應該是管輸服務,如果減少中間環節是更有力的話,那并入省級管網是好事。但是目前看,國家管網公司如果成立存在壟斷。
4)管網公司成立后誰來監管?
《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發布于2014年2月,有效期5年,已于2019年2月到期。新辦法在網上征求意見后一直沒有發布,是在等國家管網改革出臺。
1、管網是自然壟斷的行業,如果管網公司只收管輸費,對上游下游都是公平的,但即使是只收管輸費,但是否給你開口,一個城市開幾個口,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要保住壟斷地位,可以去搞定管網公司)。
2、國家管網肯定是更加壟斷,以前區域內還可能有幾家競爭,以后沒得選了,考驗國家的監管能力。
3、目前的國家能源局并不具備這種監管能力,國家能源局由國家電監會改組而來,國家電網監管的好像也不怎么樣。
4、深表擔憂,發改委價格司人手不夠。
5)會不會造成新的壟斷?
1、管網公司不是打破管網的壟斷,而是使競爭性業務與壟斷性業務分離,因為管網業務本來就是壟斷性業務,成立的公司自然是壟斷的。原來一體化公司弊病是兩者混在一起,利用壟斷環節維持競爭業務的優勢。
2、管道公司的成立將打破中游的壟斷格局,對管道基礎設施建設、下游氣源成本降低有著全產業鏈的影響。
3、管網公司主要看是否真正意義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如果權利超越設計初衷,那就是新的壟斷了;另外,管網公司成立后,三大油銷售價格機制勢必調整,新的價格秩序對用戶不知道是不是利空。
4、管網公司正是參考鐵塔公司的做法成立的(這是國資委主任承認的),鐵塔公司的三個大股東電移聯和鐵塔之間并未形成有效降低成本和減少重復建設等機制。應該說塔鐵公司目前比較失敗,未來未知。
5、國家管網公司類似國家電網、龔斷是免不了的,它的壟斷的徹底性可能不及國家電網,但屬性上是相似的。
6、如果上游輸氣干線都掛上了國家管網的牌子,壟斷還是在所難免,各省市都得面對上游的國家管網了。
6)管網公司成立對下游的影響
1、現在中國對外依存度已超過40%,進口氣多數都與門站價倒掛,以前是管網補貼銷售,國家管網成立后,管網也得賺錢,銷售也要賺錢,那就只能漲價了,目前上游的銷售體制改革貌似已經朝這個方向演變了。
2、如果上游做到了去差異化,無論誰家管道氣源列入國家管網,最終按用戶群規范市場售氣價格,下游的燃氣公司用戶才會真正受益。
3、個人認為管網公司成立后所謂“壟斷”僅僅針對下游城燃的亂象。對老百姓還是有好處的,管輸費將成為過去式,管網公司將整體核算收益,收益率會比較低,類似于高鐵這種不賺錢的狀態很久一段時間,會被要求按照春運的強度來保供(會建更多的復線和連通線及區域儲氣庫)。今后一段時間,省網和城燃以及所謂特許經營權等這種目前既得利益團體將會如坐針氈。規范下游省網和城燃將是未來十年概率較大發生的事情。
4、三桶油的以前的互連互通比較難推進是因為各自有各自的生產調度和計劃,也本來就沒給其它代輸所考慮?,F在管網一家,可統一調配,加上現在熱值計量,進出口都按熱值,更便于是個通道了。
5、管道公司自立門戶,對于下游行業應是利好:一是供氣能力可能會增加;二是管輸費可能有下降空間,三是供氣效率可能會提升。管道公司獨立出來、更有利于國家管住中間、放開兩頭。
6、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如果引入社會資本,推進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管輸分離加上市場化運作應該可以有效降低下游用戶成本。
7、按照美國的經驗,即使配氣管網第三方準入,客戶可以選擇更改供氣方,但真正選擇更改的并不多。
未來管網容量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交易規則如何制定很重要。制定好了,對下游公司肯定是利好。這個規則估計得摸著石頭過河,但有一條是基礎,管容信息透明化。
8、我覺得以后的模式就應該是:非居民用戶,直供、點供、管網同臺競技,誰價格低用誰的;居民用戶,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供應,提高氣價,光是做居民用戶能活下去。
運行企業也希望高,可是政府不答應看看現在全國幾百個城市,有多少上游居民和非居民門站價并軌了,但是居民聽證會還沒開,都快一年了吧,主要是政府怕漲價引起社會矛盾。
居民用氣與非居民用氣價格有逐漸劃一的趨勢,目前消費比例為2:8。
9、《油氣管網公平開放管理辦法》新版是設立了熱值計量,現在大型輸氣站都設置有色譜儀,分析天然氣組分,進而計算熱值。
10、管網公司的成立對下游并購沒有大的影響,幾家壟斷和一家壟斷都是壟斷。
11、天然氣汽車是終端消費者,管網公司成立后供應應該更充沛、效率更高、價格也更適合。
7)儲氣庫和LNG接收站
1、儲氣庫目前基本都是隸屬于三桶油現有輸氣管道,屬配套建設項目,脫離了國家管道無法生存,儲氣庫不太可能脫離管道而存在。只是它在氣荒的反輸階段有市場定價的自由度。
2、我覺得國家管道與儲氣庫具有一定公益性和關聯性,可以合在一起;省管網可能不會并入國家管網,也是抓大放小的意思。
3、有專家強烈建議把LNG接收站并進去。
8)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后,城燃公司獲得氣源更容易還是更難?
更難。就某地市場而言,之前只要該當地燃氣公司去中石油上海分公司要指標就可以了,現在改為,所有的用氣大戶包括當地民用燃氣都得去省級公司要指標。
9)怎么看昆侖能源的“氣源換股份”、“氣源優先給自己關聯公司”,這是管網改革帶來最直接的沖擊了?
1、你的氣賣給了管道公司,就不是由你說了算,"換"的說法只是業務策略。
2、就目前江蘇市場而言,江蘇省公司確實把氣源優先給自己的關聯公司(全資子公司),并且在其下各個城市中,挑選用氣量較大的企業,簽訂用氣指標,答應給予開口權,也就是說,同一個城市多處開口權,分刮終端市場,無論該客戶是否屬于某燃氣經營權范圍,這對于原經營權的民用燃氣公司的影響可想而知。
10)主干管道上的開口也是管網公司負責嗎?會不會為了提高負荷率開口越多越好?
1、以前原則上是一個城市一個分輸站,大用戶都能去開口直供了,城燃的特許經營權就越來越弱化了,肥肉沒了,只有小商業和居民的骨頭啃,氣價會漲到多少不可想象。
2、一個城市有多個接收站,取決于消費量和下游運營燃氣公司發改委批準建站的批文。
3、取決于主干網分輸站留了幾個口,以及當地城燃和三桶油的關系如何,開口的周期,一般六個月到一年半不等。
11)其他疑問(歡迎網友解答)
1、居民氣價不可能頻繁調整,要保民生,講政治,政府補貼嗎?不補貼,誰兜底?現在管道長協的高價氣誰來消化?
2、現有的主干網(西氣東輸或者川氣東送)在各省的下載量是不一樣的,國家管網如何解決原有的用氣大省的存量代輸氣量和未來新增下載量之間的矛盾,畢竟管容是有限的?
3、國家管網如何平衡各省的支線建設需求,是會不會像高鐵網一樣靠各省跑鐵路總公司去申請還是怎么樣?如果各省政府覺得國網的建設投資強度耽誤了自己管道氣化進度,會不會讓省網出面擠壓國網的建設路由?
2019年開春后一期“天然氣之夜”空中論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群友的激情投入。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到底將如何改變中國的天然氣產業鏈格局,如何影響下游市場的變化?
掃一掃 了解更多
節能與綠色建筑解決方案
唐山曹妃甸旺成燃氣有限公司 手機:13315501185(韓總) 13832526782(郭總) 電話: 0315-8990858 地址1:唐山曹妃甸第五農場場部 地址2:唐山市路北區友誼東輔路隆泰商務中心809室(駐唐辦事處) | ![]() |